
曾有許多人宣稱“我有一個夢想”,卻從未踏出過踐行的腳步;也有許多人一直埋頭辛勞,卻不曾受到過夢想的指引。而在北京愛迪學校,這里的學生們早早地就了解到“腳踏實地”和“仰望星空”密不可分的辯證關系。
有這樣一群來自北京愛迪學校美國高中11年級的學生,他們細致地觀察生活,為了方便同學們收取快遞、節約時間成本,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項目式學習)中,選擇從“0”到“1”地創建“愛迪收發室“小程序。雖然這是他們的小程序“初體驗”,卻也是他們將所學知識和新的方法付諸實踐的又一次嘗試,也是他們通往夢想之路的又一塊基石。
“愛迪收發室”PBL小組成員
美國高中韓子曦、 王鵬、 戴聞邑、張梓燁、涂粵倫
小程序開發,我們是認真的
“愛迪收發室”小程序 PBL報告封面
“愛迪收發室”小程序思維導圖
北京愛迪學校自開設PBL課程以來,引導了無數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他們在這里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協作,學會用獨到的眼光審視世界,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擁有適應未來技術和經濟變革的能力。
從前期的組員分工、市場調研,到平臺確認、用積累的計算機編程知識和自學知識進行小程序開發,再到小程序內測,最終形成成品,5位同學遵循著嚴謹的項目路線,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到成果展示的時刻。一本全英的項目報告,一份驚艷的PPT,一個可以為同學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程序,這個小團隊在其中獲得了認真對待的回報和享受過程的快樂。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對于同學們來說,小程序開發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合力解決在項目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是同學們在項目式學習中的一大挑戰,但是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都能“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項目的初始階段,同學們并沒有直接進入到軟件的開發工作中,而是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設計了合理的調查問卷,“你是否覺得學校的收發室存在問題?”“如果設計一款軟件,你希望它具有哪些功能?”等5個問題提出后,經過數據分析,他們決定從大多數同學的立場上去解決最突出的問題。
在平臺確認階段,小組成員在老師們的幫助下經過查驗確定了最適合的平臺—微信小程序。隨后,在最核心的小程序開發環節中,小組成員們自學小程序制作,閱讀了40多篇相關文獻,觀看了70多個制作視頻,成功攻克了操作瓶頸,小程序漸漸有了雛形,即使后來組員們對交互界面的美感提出了自我質疑,這個困難也在合力尋找到了可以合適的模版后得到了解決。
“愛迪收發室”PBL小組成員與輔導老師胡哲老師
在采訪中,團隊成員們也講到了在后續的內測和推廣環節中,同學、老師的意見和支持是小程序得以完成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內測中,掌握了基本編程知識的同學們為小程序指出問題并提出可行的意見,將“取號”領取快遞變為預約時間段領取快遞,讓同學們的時間利用率變得更高。在推廣階段,老師們更是全力幫助他們做好宣傳工作,老師口口相傳、線上推廣,希望通過更多的渠道讓學生們優秀的成果被看見。
“愛迪收發室”(體驗版)小程序用戶界面
目前,雖然PBL項目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小組成員改進和提升小程序的行動并沒有停止,他們將繼續致力于小程序功能的豐富化,而學校方面也會關注到他們的進展,希望促進這項小程序的真正落地。就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北京愛迪學校作為正能量滋養的熱土,希望我們的學生,如同上面的5位同學一樣,帶著“腳踏實地”的踏實感,懷著“仰望星空”的夢想,在未來能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盡自己的能力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相關閱讀推薦